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訊 5月10日,以“馬克思恩格斯哲學與當代資本主義批判”為主題的第六屆中韓馬克思主義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廈門召開。來自韓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國立木浦大學、國立慶尚大學、建國大學,以及中國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蘭州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11所高校及科研機構的60余位中韓專家學者與會研討交流。
開幕式上,廈門大學副校長吳超鵬,韓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院長姜信俊,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張異賓分別致辭。
吳超鵬表示,馬克思主義哲學反思的旺盛生命力,來源于它科學解釋世界的思想穿透力和指導改造世界的理論引領力。當代資本主義雖歷經(jīng)技術革命與全球化浪潮的重塑,但其根本性矛盾并未消解。這要求理論界立足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立場,重新審視和批判當代資本主義發(fā)展新變化,為當代資本主義批判研究注入新動能、激發(fā)新活力。
姜信俊回顧馬克思恩格斯經(jīng)典著作在韓國的傳播歷程,著重介紹第二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韓文版)的編譯出版工作,并在此基礎上總結韓國學界在馬克思主義文獻編譯領域的階段性成果與主要經(jīng)驗,展望韓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未來發(fā)展方向。
張異賓介紹了中國學界關于資本主義批判的最新成果,回顧“中韓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壇”的創(chuàng)建歷程及學術貢獻,強調(diào)該論壇作為國際學術平臺在構建跨國界對話機制、深化當代資本主義批判研究等方面的重要價值。
會議主旨演講環(huán)節(jié),兩國專家學者圍繞第二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與馬克思文獻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文本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當代闡釋、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議題涵蓋面廣、討論角度多元,為深化經(jīng)典理論與前沿實踐的結合提供了新視野。
面對當代資本形態(tài)的深度裂變,馬克思恩格斯哲學與當代資本主義批判的互文性研究,已然成為中韓學界展開跨語境批判性對話的思想樞紐。與會學者表示,本次研討會以馬克思恩格斯哲學的理論坐標審視21世紀資本主義的復雜癥候,“研究當代世界馬克思主義思潮”,既是對馬克思主義新生命力的共同求證,更是對東亞現(xiàn)代化道路等重大命題的協(xié)同探索。
會議由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韓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和南京大學國際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主辦,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和中國式現(xiàn)代化研究院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