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應用,能夠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提供方向引領與理論根基。實現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向,馬克思主義思想以其開放鮮明的理論品格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了成功。黨和國家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領導力量、發展道路、本質要求、思想方法、重大原則等進行統籌謀劃,既涵蓋頂層規劃、戰略部署,又包含具體的實施策略和思想方法,是共產黨人堅持運用系統觀點分析解決問題、推進工作的集中體現。
馬克思主義哲學視角下中國式現代化的辯證統一
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中國式現代化結合中國人口規模巨大的特性和國情,提出要實現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結合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和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提出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結合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富足的雙重需求,提出要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結合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提出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結合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優良傳統,提出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因此,中國式現代化既吸收借鑒了各國現代化的共性與優點,同時又有其自身的鮮明風格和創新點,是個性與共性相互融合的極具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智慧的新實踐。
客觀必然性與主體選擇性的辯證關系。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符合規律的必然趨勢,同時黨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黨的領導又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因此,中國式現代化是客觀必然性與主體選擇性的辯證統一,是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和主體選擇性的集中體現。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指導下的生產力理論創新與實踐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間的矛盾運動進行科學分析和概括總結。黨和國家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指導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同時主張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處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問題上,立足當前新興產業發展、未來產業布局以及打好核心技術攻堅戰等實際,將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應用于中國經濟發展新需求,由此提出的新質生產力、新發展格局等概念,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高度重視。此外,在處理經濟與政治的關系問題上,馬克思認為經濟是政治的物質前提與基礎,政治又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保障,而社會主義條件下的政治和經濟是以人民為中心。因此,黨和國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將這一發展思想貫穿現代化建設的各方面和各環節。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創新應用
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主張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的轉變是一個客觀的歷史進程,其中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是共產主義的實現條件和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堅持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主張循序漸進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實現共同富裕提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美鄉村建設等舉措;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論斷等都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創新應用,同時也為夯實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社會根基奠定了基礎。
(作者單位:咸寧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