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奮斗精神是時代進步的動力源泉,當下大學生面臨著來自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壓力,如何始終堅守初心、培育奮斗精神已然成為其成長道路上的重要課題。在這一現實背景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融入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能夠喚醒大學生內心深處的文化基因,更能夠幫助其在新時代書寫奮斗精神的嶄新篇章,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青春奮斗的亮麗底色,讓大學生奮斗精神成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動能。
構建傳統文化特色課程體系
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政課堂上,思政教師可以將理論知識有機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內容,如在講解哲學內容時,設置“中國哲學與奮斗精神”專題,以傳統哲學思想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天人合一”等作為切入點,搭配合適的案例和素材,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尋奮斗精神的文化根基。增設涵蓋傳統技藝、傳統體育、傳統醫學等多樣傳統文化內容的選修課程,支持感興趣的學生自主選擇學習,以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及傳承意識。創新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感染力。借助數字化工具和平臺,運用翻轉課堂模式,課前布置問題,課上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分享交流等方式深化大學生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知,培育其奮斗精神。邀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文化學者走進課堂,為學生分享工作經歷、研究成果等,激發學生文化認同和民族情懷。教材與資源建設。開發特色教材和數字化資源庫,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提供更豐富的素材和案例,助力大學生奮斗精神的培育。組織專家、學者編寫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大學生奮斗精神的特色教材和讀本,并配套微課、慕課等線上視頻學習資源,供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觀看學習。
打造沉浸式文化育人環境
主題文化活動常態化。定期組織開展傳統文化節系列活動,分為禮樂篇(傳統音樂演奏、漢服展示等)、智慧篇(經典誦讀比賽、傳統文化知識競答等)、技藝篇(剪紙、陶藝體驗等)、創新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的作品展等)等不同主題,通過校園宣傳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其中,熟悉和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而自覺主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奮斗精神。學生社團與品牌活動。鼓勵和支持學生成立傳統文化類社團,定期舉辦文化沙龍、奮斗精神培育等主題活動,通過同輩宣傳帶動學生參與其中,一同打造高品質、好口碑、影響大的系列品牌活動,發揮品牌效應,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大學生奮斗精神添磚加瓦。校園環境建設。建設校園環境,通過潛移默化的隱形教育和價值引導讓大學生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為培育其奮斗精神奠定文化根基。
在傳承與實踐中涵養奮斗精神
傳統文化主題實踐項目。開展尋訪文化根脈主題實踐活動,組織學生赴文化名城、文化遺址等地進行研學調研,指導學生將所學所感整理成調研報告,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培育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文化+志愿”服務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相關志愿活動,如與社區合作開展智慧助老服務,在為老年人提供幫助的同時,從他們口中聽到過往歲月中的奮斗故事、奮斗精神,引發大學生情感共鳴,堅定其在新時代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書寫新的奮斗故事的決心。創新創業實踐與傳統文化結合。將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相結合,支持學生開發文創產品、參與傳統文化數字化項目,激發大學生的文化創新活力。例如,與相關單位、企業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共建傳統文化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臺,鼓勵學生參與項目中的文化產品設計、市場推廣、后期維護等環節,在傳承和運用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大學生勇于拼搏、開拓創新的奮斗精神。
(作者單位為北京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本文系首都青少年工作和共青團工作研究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路徑研究”〈項目號:BJGQT2025033〉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