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德培養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這表明,醫學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是醫學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加強醫教協同需將思政教育貫穿醫學教育全過程,推動醫學專業知識傳授與價值觀引領同向同行,促進醫學人才全面發展。
制定醫學特色思政目標。醫學院校應構建契合醫學專業特色的思政教育目標體系,這也是醫學專業課程思政的關鍵環節。教學團隊要通過深入分析醫師職業特點與崗位勝任力需求,提煉形成相應的思政教學目標,如培養學生深厚的家國情懷,強化“醫者仁心、責任至上”的職業信念,引導學生樹立科學嚴謹的醫學態度等。這些目標體系既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又緊密貼合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需求。醫學院校亦可積極探索,將“仁心仁術”“大醫精誠”等傳統醫學精神融入教學全過程,真正實現醫學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培養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醫學人才。
構建專業與思政深度融合的課程體系。醫學院校應圍繞思政教學目標,系統構建與醫學專業內容深度融合的思政案例及教學資源。教學實踐中,教師團隊可采用“思政元素點”嵌入法,將每個專業知識點與對應的思政元素精準對接,形成課程思政內容體系。教學過程中,可實施“五個一”專題教學模式:每堂課聚焦一個理論要點、破解一個思想困惑、結合一個現實問題、引入一個典型案例、運用一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知識點,以此著力破解傳統教學中思政與專業“兩張皮”現象,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自覺接受價值引領。
建設黨建聯盟引領的協同育人平臺。以黨建共建為紐帶,搭建校院協同育人平臺是行之有效的創新路徑。醫學院校應主動作為,由學校黨委牽頭組建醫校黨建聯盟,打破教育壁壘,構建“大黨建大聯盟大發展”的區域化黨建新格局。在聯盟框架下,校院雙方通過組織聯建、醫教協同,共同破解教育教學中的實際難題。建設過程中,聯盟可積極吸納政府部門、醫療機構、醫藥企業等主體參與,從而有效構建多方聯動、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
強化“雙師型”思政工作隊伍。醫學院校應當建設一支既懂醫學又善思政的復合型師資隊伍,夯實思政教育的人才基礎。完善校內外師資管理模式是關鍵舉措。醫學院校要構建校外師資選聘、培養、管理及考核的制度體系,按照“全校一盤棋、內外一張網、考培一把尺”的原則,建立校內外師資協同工作機制。同時,校內教師要發揮理論教學優勢,臨床醫師要以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支撐,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協同育人格局。(作者單位:徐州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