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江蘇省區域發展研究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優化“十五五”江蘇區域發展布局研討會在南京舉行。與會學者表示,要不斷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優化區域發展布局,增強區域發展活力,以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協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
以區域協同提升區域創新能力,更好發揮長三角地區的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江蘇省區域發展研究會學術與咨詢委員會主任張顥瀚提出,高端制造產業鏈、科技創新鏈形成的全域生態體系,是長三角走向高端化、一體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持續動力來源。在我國現代化建設與當前國際競爭中,長三角地區要為強國經濟筑牢高端制造業的新基礎,為大國科技開創協同創新的新構架,為高質量發展探索一體化新路徑。
上海社會科學院長三角和長江經濟帶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振認為,要積極推動建設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率先打破地區分割和行政壁壘,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引領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拓展。借鑒國內外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經驗,加快構建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跨區域協同機制。
江蘇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孫志高表示,要從政府和市場協同、需求要素協同、產學研協同三方面強化區域協同創新,打造高質量發展強大引擎。要通過政府與市場的協同打造高端創新平臺,將更多發展和應用場景向市場開放,為市場要素的流通創造便捷條件。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張京祥認為,空間布局規劃是政府統籌調控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產業空間協同布局發揮整合優勢,就要順應產業發展規律和發展需求,以用地混合布局、產業建筑空間復合利用、分期產業用地出讓和空間管理要求的靈活調整實現空間規劃編制與管理創新。
創新區域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
構建高層次協同開放新格局,以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蘇州市社會科學院院長王俊認為,長三角地區充分發揮戰略樞紐作用,合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就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進行制度創新,以經濟科技硬實力拓展國際市場。同時要聯動國內,在長三角區域內積極推進設施聯通、規則協同、要素流動,合力提升區域市場一體化水平。要主動與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對接,強化跨區域合作;深入推動建設長江經濟帶,帶動長江中上游地區發展;強化長三角三省一市之間的聯動發展,既要發揮各地優勢,又要南北對接、攜手發展。
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優化區域經濟布局。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周蜀秦認為,要進一步打破行政空間壁壘,創造新的要素供給,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強化資源互補、產業對接、市場共享;面向全球,既要用好全球市場和資源,又要推動全世界共享發展機遇。
江蘇省規劃設計集團技術中心總規劃師徐海賢表示,目前蘇中、蘇北區域主要通過與上海、南京、蘇州等地協調聯動獲取創新要素支撐。創新要素擴散存在近域擴散、等級擴散等多種路徑,未來要結合高鐵及樞紐網絡建設,在高鐵站點地區打造樞紐經濟區,超前布局創新空間,構建由創新走廊、創新策源地、創新節點等組成的空間網絡格局。
“加快蘇北高質量發展是貫徹落實國家戰略的集中體現和具體行動,也是順應外部環境新變化和江蘇區域發展格局重塑的內在要求?!苯K師范大學淮海發展研究院院長沈正平認為,加快蘇北地區高質量發展,要深化南北結對幫扶合作,推動這一地區深度融入江蘇省內全域一體化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構建具有全國乃至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拓展開放合作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