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上海訊 6月28日,第一屆“國際領導力”學術論壇在滬舉行。與會學者圍繞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征程上培育與發展國際引領力等議題展開研討。
國際引領力作為一種關鍵的國際影響力要素,重要性愈發凸顯。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黨委書記郭慶松表示,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是中國共產黨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也是中國智慧在國際舞臺上的生動體現。通過倡導全球發展、安全與文明理念引領浩蕩的世界大勢,憑借東方智慧引領國際關系理論創新,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世界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不僅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引領力和影響力,也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具有重要意義和世界影響。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名譽所長朱威烈提出,國際領導力包含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而強化國際領導力的基礎在于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為此,需要加強國際話語體系建設,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推動構建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原常務副院長奚潔人認為,理念倡導力與國際引領力緊密相關。國際領導力的重要表現是引領力,而國際引領力的前提是理念倡導力。中國提出的“新型國際關系”“和平發展”“和而不同”“合作共贏”以及“公平正義”等理念,主張多邊平等、探討共享發展,引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普惠包容、文明互鑒的全球化進程,推動了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
國際引領力是一種高層次、基于認同的領導力,是基于相對復合實力的關系性的影響力,具有價值感召力與發展帶動性。在上海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陳鵬看來,提升國際引領力,需要在彰顯理念和方案對全球問題的解釋力和解決力的同時,實現有效話語轉換,并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性、注重在國際法上的程序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與會學者認為,面對日趨復雜的國際形勢,需要不斷豐富國際領導力生成與全球秩序演進的知識體系,為有效應對時代挑戰、探索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新路徑提供學理支撐與戰略建議,在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中,共同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會議由上海市領導科學學會、上海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主辦。